江苏常州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资料图)

据人民网报道,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存储在地下;用电高峰时释放空气,每小时能发电6万千瓦时。在江苏常州金坛区,依托“非补燃”技术,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万吨,幷为江苏电网提供±6万千瓦调峰能力。

用电池蓄能,用水库发电,似乎幷不稀奇,但你是否知道,我们身边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空气,也有同样的功能?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茅山脚下,就有一个由盐穴改造的大型“充电宝”——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作为空气储能领域的国家试验示范项目,2022年5月26日,这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投产。

压缩空气如何实现储能和放电?如何发挥价值?有哪些发展前景?记者带你一起来揭秘。

储能效果如何?

每小时能发电6万千瓦时

“丁零零——”1月28日8时56分,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集控室内,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当班值长袁尔聪接起电话,电话那头是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公司调度中心的指令:要求电站1号机组于9时32分准时幷网调峰。然而此时,电站内幷没有电——它以另外两种能量形式储存在空气和储热介质中。

“前一天21时许,正是用电低谷期,电网有富余的电量,我们就开始给‘充电宝’充电。”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综合事务部主任韩月峰介绍,这个过程好比给气球打气——地下900多米深处的巨大盐穴是“气球”,用电带动的空气压缩机就是“打气筒”,将1个标准大气压的空气压缩为140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空气。

关键词: 压缩空气 标准大气压 发展前景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