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时讯:厦门持续掀起“赏花热”,带动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

做精做优


【资料图】

以精品设计做优园林绿化施工市场,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厦门

科技赋能

以科研技术赋能花卉产业发展,打造花卉育种“芯片”

以节圈粉

以文旅融合丰富赏花游的内涵,用多样化活动和产品拉长“花期”

地铁乌石浦站附近的蓝花楹在风中逐渐散落。(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位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西山园的一处参赛花境。

棠潮园艺暨班纳利育种中心现代化的花卉生产线。

天竺山桐花旅游节开幕当天,天竺山景区吸引市民游客上万人次。(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摄)

厦门国际花卉新品种展吸引市民游客观展。 (阿宽 摄)

“五一”将至,一场盛大的花境作品展即将浪漫开启。45个点位分布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和市管道路节点,上百种花卉、成千上万株植物通过园林艺术手法巧妙组合,与自然生态、城市建筑相映成趣。

此时此季,天竺山4万多株桐树花香犹在,园博苑3000平方米波斯菊花海如火如荼,厦门街头巷尾的蓝花楹也已悄然绽放。

今年以来,厦门持续掀起“赏花热”:从园博苑新春花展,到狐尾山、大屏山樱花谷;从2023天竺山桐花旅游节,到2023厦门国际花卉新品种展;从火红的炮仗花,到粉色的美丽异木棉、黄色的腊肠花和黄花风铃木、多彩的三角梅……一桩桩花事盛会不仅让本地市民大饱眼福,也吸引了外地游客来厦赏花,带动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的发展。  

“这株绣球花再往前移一点,另外两株高度一样了,要错开来……”4月23日,降雨初歇,在白鹭洲路和湖滨南路路口,厦门山都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文贞正抢抓有利天气,现场指导工人种植花卉、布置花境。

所谓花境,指的是以园林美学为指导,模拟自然界林缘地带各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式植物配置形式,充分表现出植物景观生态和谐的自然美、色彩美和群体美。

花境行业在国内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方兴未艾。厦门于2021年举办过首届花境大赛,今年是第二届,主题是“花漾鹭岛,‘境’彩厦门”,共有45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参赛。

“刚抽到这个点位时,我们一度挺纠结的。这里原有的植被比较杂乱,又处于林下,环境并不理想。”郭文贞说,“后面经过我们设计团队的深入思考,做了一个玻璃砖墙,把城市的标志建筑做成剪影,搭配上不同色系的花卉,使得整个场地观感效果都亮起来了。”

郭文贞把此处花境定义为后疫情时代的心灵愈疗花园:城市开始复苏,花境中的“冰块”出现裂缝,花境从蓝白色到橙红色的过渡,标志着破冰时代的开启。而后春暖花开,万象更新,花境充满活力与生机, 裂缝也终将复原。

花境师不仅要懂植物、会设计、有审美能力,还要具备施工和养护知识,每一处花境都凝聚着园林人的匠心。

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西山园,高低起伏的场地,集中了30个参赛花境作品,从高处俯瞰,五彩缤纷;近处观赏,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大花园。

“太美了!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随手一拍都是大片。”4月24日,正在植物园游玩的外地游客王小姐不小心提前“闯入”花境布置现场,尝鲜打卡已完工的花境作品。此次花境大赛作品将持续对外展出至今年6月15日。

主办方厦门市园林与林业绿化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花境大赛,旨在打造花境样板景观,提高城市景观绿化建设水平和质量,促进园林绿化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我市的运用。

“赏花经济”如何盛放?

思路新

加强“花化彩化”

实现一路一景四季有花

花境的推广应用,折射出厦门着力推动园林绿化工作思路“由绿转美”。

“过去,许多人认为,园林绿化只要做好绿化就行了,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品质追求在提高,园林绿化建设也从‘绿不绿’向‘美不美’转变。”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是2016年“莫兰蒂”台风过后,厦门结合园林绿化灾后恢复重建,不断加强“花化彩化”工作,实现四季有花、季季不同。

看路上,“一路一景一特色”格局基本形成。湖滨南路上的洋紫荆、厦禾路上的火焰木、金尚路上的凤凰木、湖滨西路上的黄花风铃木、金榜路上的大花紫薇、莲前西路上的美丽异木棉……这些开花乔木有不少都是在“莫兰蒂”台风后补植的,每到花期,成排树木开花,蔚为壮观。

看桥上,人行天桥、跨线桥等穿上“花衣”,如空中飘扬的“彩带”。2019年以来,市绿化部门对本岛部分市政桥梁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在15座天桥上共种植了7600余株三角梅,包括同安红、柠檬黄、云南双色、银边浅紫等品种,不同颜色的三角梅,呈现全新的视觉效果。

看山上,通过林相改造,种植开花乔木、变叶植物,青山不再是单调的“绿”。

市民陈淑珍是个樱花爱好者,过去,她先后到过武汉东湖、漳平永福等地“追樱”,最近几年来,她在家门口就能一饱眼福。

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是我市较早大面积种植樱花的山体之一。绿化工作者先后从各地引进20多个樱花品种,经过多年种植对比试验,择优选择,目前,大屏山郊野公园拥有福建山樱花、广州樱、富士樱、小乔、云南樱等品种,总数量超3000株。每到赏樱季,大屏山周边的餐饮店、农家乐等总是一位难求。

狐尾山樱花谷是结合山海健康步道建设的,与海上明珠塔相得益彰。每年3月中下旬,樱花谷花期如约而至,吸引大批市民游客组团前去观赏。

美好桐乐、浪漫桐赏、天竺桐趣……2023(厦门·海沧)天竺山桐花旅游节于4月15日至23日成功举办,打造出一场旅游文化品牌盛宴,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天竺山的4万株桐树,也是在“莫兰蒂”之后栽种的。如今,在精心养护之下,这些桐树茁壮成长,花开满山。

钱景旺

叠加人才科研优势

打造花卉育种“芯片”

“赏花热”持续高涨,越来越多“追花人”也带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

眼下,2023厦门国际花卉新品种展展区已向公众开放。本次新花展设在海沧区棠潮园艺暨班纳利育种中心,国内外7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携1000余个新优品种亮相展会。

为了参观新花展,爱花人士、集大退休教授邱澄宇乘公交车从集美辗转来到海沧,“花卉产业可以丰富市民生活,美化城市环境,是一个朝阳产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技术含量的花卉企业,在厦门集聚发展。

2021年,棠潮园艺暨班纳利育种中心落户厦门,这是厦门爱垦园艺有限公司与世界顶级花卉育种公司德国班纳利种子公司合作的项目,是德国班纳利种子公司布局全球的第四个育种基地,也是其在亚洲唯一的育种基地。

“相比于其他周边城市,厦门发展花卉产业,有市场优势,有人才和科研优势。”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扶持花卉产业的发展。

现任棠潮园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育种中心研发部总监刘思洋是一名育种专业的海归博士。“这几年,厦门花卉产业发展机遇非常好,这里气候舒适、环境优美,有许多植物方面的科研机构和优秀的企业,而且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便于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刘思洋说。

花卉的育种,就像芯片一样,是核心技术。最近一段时间,刘思洋正在和团队研发新的花卉品种,重点培育耐热、抗病、耐湿的花卉新品种,一旦成功,将让更多优质花卉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由厦门和鸣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厦门蝴蝶兰育种创新产业园正加快建设。企业负责人说,此前,他们的育种基地产能已基本饱和,去年“九八”投洽会,企业与同安区成功签约,在五显镇建设新的基地。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蝴蝶兰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基地,计划年出口蝴蝶兰种苗1000万株。

市市政园林局介绍,2022年,厦门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完成总产值106.5亿元,比2021年增长约6%。

今年以来,我市花卉产业发展保持旺盛势头,一些企业的种苗已被订购一空。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继续加大花卉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按照种苗研发在厦门、种植基地在外的发展目标,重点培育草花、蝴蝶兰、三角梅花卉种业,打造厦门花卉育种“芯片”,让 “美丽经济”持续绽放。

“五一”期间,厦门园博苑3000平方米的大花波斯菊将尽情绽放。

【记者手记】

以颜值带产值

玩出新“花”样

时至今日,许多厦门人仍对2016年的那场超强台风“莫兰蒂”记忆犹新,全市园林绿化遭受重创。然而,厦门园林绿化人依靠顽强的意志和深厚的功底,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恢复+超越”的目标。

这个“超越”,就是城市里的花越来越多了,绿化景观越来越出彩了。许多市民欣喜地说,生活在这座城市,就像生活在一座大花园里,四季有花、季季不同。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今年“五一”,势必有许多外地游客涌入厦门。举办“花境大赛”,正当其时,一方面通过比赛,交流和展示园林绿化企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将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观景,带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花都”看昆明,“东南花都”是漳州……和许多以花著称的城市相比,厦门在发展“花经济”方面,有一些短板,比如,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较高等。

厦门何以出圈?以精品设计做优园林绿化施工市场,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厦门;以科研技术赋能花卉产业发展,打造花卉育种“芯片”;以文旅融合丰富赏花游的内涵,用多样化活动和产品拉长“花期”。

“花经济”既是绿色经济、也是文旅经济。期待厦门进一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让城市的高颜值变为经济高产值, 持续写好“花经济”大文章。

(本版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除署名外))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