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山水之胜名天下 张养浩和济南的五可之美 环球快看点

在济南名士中,有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人物。他兼具颜回之德、曹植之才、魏征之忠,是最年轻的“教育局长”,曾冒死直谏,七次辞官,登车就道为赈灾,《三事忠告》留后人。此人即元代名臣、文坛大家张养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济南养育了这位少年英才,赋予其无尽灵感和浩然之气。

一时名动世人知


(资料图)

《元史·张养浩传》中载:“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寒食节前后,张养浩生于济南历城县一户富裕人家。其父张郁经商有道,且克勤克俭,在历城购置田产500余亩。殷实的家境为张养浩学习提供了优渥条件。

张养浩少时即有慧根,后面的一生仁慈宽厚。“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小的时候他随母亲去给外祖父送行,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财物,失主已经走远了,张养浩还是追上去交还。

张养浩画像

不仅有拾金不昧的美德,张养浩还是妥妥的学霸。“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他少时酷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父母担心他如此苦读伤身,叮嘱他多休息。深知父母用心良苦的张养浩,佯装听从,通常白天默默背诵读过的书籍,到了夜间就关上房门在灯下偷偷苦读。

天纵英才,崭露头角。张养浩17岁时,作诗《过舜祠》:“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一井尚存当日水,九嶷空忆旧时山。能令子孝师千古,瞽叟元来不是顽。”状物抒怀,字字深沉,哪似少年之作,在当时的诗坛激起一片涟漪。

两年后,19岁的张养浩登上离珍珠泉不远处的白云楼,极目远眺,只见大明湖碧波荡漾,苍茫开阔,怦然心动,激情满怀,以其神来之笔写下《白云楼赋》,其中有句:“括万象于宏敞,飞四阿于鸿冥。”“雄兵一夕自天至,纵余渠帅独与刑,九重赐券且舆盟,带砺宠光浮动堂舆庭。”“朱帘香歇桂花老,金铺色暗苔痕青。长歌慷慨吊陈迹,风动仿佛来英灵。”……稽古揆今,发微抉隐,凭吊山水,歌赞英雄,大气磅礴,颇有《滕王阁序》之神韵,一时洛阳纸贵,名动四方。山东按察使焦遂读到此赋,破例接见了年轻的张养浩,并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在当时来说,张养浩应该算是最年轻的“教育局长”了。

“致君泽民”,胸怀利国济民理想的张养浩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离开东平到京城求仕。元朝平章政事不忽木对张养浩大为欣赏,力荐他做了礼部令史,后来又推举他进了御史台。其后,张养浩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

“旅食京华岁又残,悠悠身世去留难。身能安分贤于隐,子肯读书贵似官。”张养浩无论身居何职,都甘守清贫、恪尽职守,以读书为乐事。

至大元年(1308),张养浩升任监察御史。在任期间,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敢与天子争是非,能与大臣辨可否,为国为民直言敢谏,有时冒死上书。“潦倒乾坤双鬓秃,凄凉今古一灯寒。明朝五十从头数,且尽椒盘此夜欢。”这是他在退隐前一年所作《京师除夕》,不恋京师繁华,隐隐有退意。

“云庄”里的“云中宰相”

“参破天机,跳出天罗,占断烟波”,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51岁的张养浩急流勇退,归隐济南。远离了朝堂纷争,他在云庄度过了人生中最恬淡安逸的一段岁月。“云庄”是张养浩的“山水杰作”。其名取自李邕“泰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他在庄内挖“云锦池”,建“绰然”“拙逸”等亭。“莫道闲人无事业,翠红栽满绰然亭”“东邻移杞梓,西家乞松篁。”几番苦心经营,这里成了“翠茵铺地,云岚湿窗”“披襟松影听泉声”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一直为张公所崇敬,因其自号“五柳先生”。张养浩在云庄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庄”以示其仰慕之意。“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他去世后,五柳庄逐渐演化为村名。

“尝得鹤二,豢之既久,习人不慑,往来饮啄……戛然而鸣,声动廖廓,牛童辈拟而和之。”“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世人尽知“梅妻鹤子”的林逋,被范仲淹誉为“山中宰相”,殊不知,济南有这位“云中宰相”张养浩同样与鹤为伴,以栽梅为乐。

“有青山劝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诗”,“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云庄还是张养浩与酒朋诗侣的艺术沙龙,亭中饮酒,树下赋诗,宛若“谪仙人”。

张养浩著作《牧民忠告》

最惬意的莫过于放飞心灵,拥抱大自然。“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朦胧醒来,窗外曙色熹微。“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屋里可听得到泉水淙淙,堤上云雾缭绕,树林时隐时现。云庄里移步易景,处处是诗。“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对一缕杨柳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如这般风光旖旎,时光惊艳,岁月温柔,别了那虚名浮利,机趣、妙趣、谐趣尽在词中。

故乡的“云”给了张养浩可依可靠的栖息地,他以其特有的才情抒发着对“云”生活的激赏,“我爱云庄好,夕烟树半腰。亭高无近瞩,岁乐有新谣”。尽道眼前景,横墨成锦,“我爱云庄好,绝无声利尘。林篁清耳目,编简肃心神。”“远意微茫外,真欢放浪中。终身能若此,甘作灌园翁。”超然世外,张养浩乐作“清都山水郎”,且有苏轼的“些子疏狂”。张养浩集豪情于笔端,写下“田园也,第宅也,子孙也,名也,年也,言也,他人求其一而不获者,皆于余具之。是知造物之福于我者,可谓完也。”这里是张养浩的田园、老宅,有他的子子孙孙、声名威望,他过往的岁月和未来的时光,他所写诗词文章,都寄托在此,令人羡慕,这是造物主赐给他的福地,可谓完美。张养浩对这“六也”福地万般爱恋。在《夏日池上》中同样感慨“此福几人得?”知福得福惜福,在他身上兼备求诸己的君子人格。

云庄之于张养浩,如王维之于辋川别墅、贺知章之于鉴湖,是无可代替的精神故园。

天地存“浩”气 山水留清音

张养浩墓

而令济南人对张养浩更为称谢的是,他怀着桑梓深情,以敏锐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济南山水的“五可”之美。

“至若四时之变,与夫阴霁早暮,水行陆走,随遇出奇。凡可以排嚣宣郁,使人蜕凡近,心高明,可喜可诗可觞可愕可图者,靡一不具。”在《重修会波楼记》中,张公“浩”言识美,济南四季风景各异,审美感受各有特点。

“可喜”——“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把当年花月心,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寄情山水,其乐无极;

“可诗”——山、湖、泉、河、城,处处是景,有景皆诗,不一而足;

“可觞”——如兰亭雅集曲水流觞、临水宴宾,“会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摇画坊,华不注倒壶觞”;

“可愕”——“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一会,就得低头,少顷,需弯腰,再走,跪行,继而,匍匐前行,后蛇行。凑巧,火把熄灭,浓烟四起,退不可,进太窄,连咳嗽带喘,空气令人窒息,以为性命不保。及至出洞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诲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有哭的、恨的、骂的、互相嘲笑的、跺脚后悔的、用力呼吸的,有的庆幸活着手舞足蹈,有的诉说狼狈情形。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再现了龙洞的奇特、险峻。

“可图”——山水处处美如画。“万山青绕一茅庐,恰便似画图中间裹着老夫”。“吾郡山水窟,奇胜闻未尝”;“浓妆淡抹坡仙句,独许西湖恐未公”。入眼皆画图。

尤其是“可愕”,更是饶有趣味,读来令人回味。“愕”系山水奇特险绝,令人“惊悚”。他以高分悬疑、极限翻转法写下龙洞历险记的一波三折。天地存“浩”气,山水留清音。张养浩爱故乡的“云”,爱“五可”中的山水美,而济南也留下了这位家乡赤子的足迹和美妙的诗篇。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张公凭栏远眺,凌云纵笔:“吾乡山水之胜名天下”。这就是张养浩所爱的济南,有底气而不豪横,有内涵而不张扬!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