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残酷洗牌,智能车产业链深水区业绩沉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报道

从“国6B”标准实施,燃油车去库存,到新能源车竞争扩大化,整个“车市”上半年都围绕价格要素引发了残酷的争夺与洗牌。

作为汽车产业链前端,在OEM厂商“赔本赚吆喝”的大潮中,快速发展的智能汽车产业链也承受着较为明显的经营压力。


【资料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1日,A股国证智能汽车50家成分公司中,目前已经有19家披露了半年报,14家公司在营业收入方面实现正增长。但与此同时,利润下滑成为了智能汽车板块的标配,9家公司报告期归属股东净利缩减,约占半数,另有两家公司由盈转亏。

毛利下降更成普遍现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共有13家企业出现毛利同比下滑,其中三家公司毛利降幅高达10个百分点以上。

对此,某自动驾驶上市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智能汽车板块已步入深水区,一方面企业都有增长预期,一方面又同时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目前OEM厂商通过降价去库存的方式回收现金流,而国际、合资品牌大部分新品上市也要等到2024年年初,所以Tier1们(一级供应商)目前确实也在过冬。”

智能舱架业务短期承压

汽车“新四化”趋势下,A股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板块一度凭借其高增长和高收益性的商业模式获得市场关注。在汽车降价趋势下,OEM厂商降本压力骤增,除动力、安全系统之外的增值设备环节面临着更为焦灼的减配压力和行业竞争。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板块龙头德赛西威(002920.SZ)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收入87.24亿元,同比增长36.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6.07亿元,同比增长16.47%。

毫无疑问,智能汽车产业链仍然是整个经济环节中的增长高地。但横向对比,德赛西威2020年至2022年中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4.32%,57.25%,56.93%,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4.55%,61.01%和40.96%,由此不难发现公司上半年存在一定程度失速。

另一方面,作为公司备受追捧的业务,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在2023年实现了长足进步,已经获得了包括理想汽车、路斯特、上汽等车型定点量产。

然而,疑似因英伟达平台高算力驾驶算力平台已经引入多个供应链条,平台行业竞争激烈,加之低算力ADAS平台IPU02等性价比产品起量,公司上半年智驾业务规模量产后的毛利水准却同比骤降11.19个百分点,并进一步导致公司整体毛利下降3.33个百分点。

除德赛西威外,另一家聚焦座舱域的上市公司华阳集团(002920.SZ)也在近两年的高速增长后出现了增速失速。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68亿元,同比增长15.39%;归属股东净利1.82亿元,同比增长11.64%。而作为对比,公司2021年-2022年的收入增速为69.15%和21.21%,归属股东净利增速分别为164.14%和18.92%,其暗示今年增速或不复往昔。

“2023 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在年报中指出,对于汽车电子行业的策略,公司表示:“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升级和扩展产品线,扩大客户群,优化、升级客户结构,重视前瞻性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提升了综合竞争优势。”

逆势投入研发挤压利润空间

大环境方面,一边是汽车厂商轮番打起价格战,成本价格双向挤压;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在政策,技术层面一日千里,高级别自动驾驶,舱驾融合,边缘计算等落地进度加快,大量相关企业为此投入较多研发成本,也一定程度侵蚀了公司的利润。

比如以智能汽车为主导的“图商”企业四维图新(002405.SZ)半年报,透露了高额研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

数据显示,上半年四维图新实现营业收入总营收15亿,同比增9.71%;其中汽车行业上半年收入14.07亿,同比增收13.46%。作为公司后期发力业务,上半年公司智驾板块增速达到400%以上,实现合计1.4亿元的收入。

但与此同时,公司上半年产生2.94亿亏损,因物料成本和运维成本增加,导致汽车行业毛利率跌至44.97%,同比下降9.98个百分点。

加之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增16.57%至8.8亿元,且因常态化研发而未进行研发资本化处理,导致公司高毛利下利润仍然被研发成本覆盖。

某种程度上说,前期投入加大了当期报表的负担,但将空间留给了未来的报表。

“(毛利下降)是整个行业需要面临的问题,预计普遍要到2023年年底才能有所好转。公司目前的在手订单还是可以的,比如芯片的出货量,智能驾驶业务的增速等。”接近四维图新相关人士向记者解释。

同样的情况亦发生在智能汽车软件开发平台中科创达(300496.SZ)身上,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84亿元,同比仅增0.32%;归属股东净利润为3.87亿,同比降1.21%。同时,公司智能汽车业务进入放量阶段,报告期实现10.56亿收入,同比增长42.16%,其逐渐替代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成为可复制和可持续的高增长业务类型。

从减利原因来看,该公司常态化研发投入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31.01%的增长,达到约7.26亿元,主要因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机器人方面加大了研发投入。但由于研发投入短期未形成业务转化,由此才导致公司当期业绩出现下滑。

“虽然越来越多主机厂着重自主研发,但在关键性能或安全领域的系统研发,大部分与中科创达合作的厂商仍然会委托到公司方面”,接近中科创达人士向记者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